什么叫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区别 热闻
发布日期: 2023-06-28 16:48:35 来源: 网商在线

什么叫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生后三个月内仍有黄疸。研究表明,部分母亲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水平比较高,在肠道内通过增加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的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吃母乳,可能会造成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停喂母乳2-3天,孩子的黄疸可以下降一半左右,一般不会造成胆红素脑病等。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是排除性的,要排除感染性、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遗传、代谢病引起的黄疸,才能诊断母乳性黄疸。如果宝宝的黄疸持续不退,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其他病的诊断,才能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区别

母乳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区别主要体现在诱发原因以及表现症状两方面。

一、诱发原因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母乳喂养诱发,发生母乳性黄疸有可能与母乳中的酶或基因有关;生理性黄疸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二、表现症状

1、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发黄出现于出生后3~5天,2周左右到达高峰,可在生后1~3个月仍有黄疸,停止母乳喂养后72小时黄疸可明显消退,无巩膜黄染症状。

2、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表现的特点是,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0天消退,早产儿一般在2~4周消退。此外,除面颊部皮肤和巩膜可见轻度黄染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症状、体征。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 什么叫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

推荐内容